政策減緩少子化 鼓勵生育不強制


台灣人口急遽老化,該如何面對人口變遷的挑戰,各界觀點不一。中研院長李遠哲從環境負荷與環境的角度出發,認為台灣不需鼓勵生育;經續會中,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卻指出,需建立減緩少子化的機制,才能保障永續發展。(立報,2006.07.05)





鼓勵長者繼續工作


日前李遠哲主講「能源、環境與人類的未來」,以未來的觀點出發,質疑現行的人口政策,政府以各種方式鼓勵年輕人增產,卻不推廣健康長者繼續工作,只會加重未來年輕人的負擔。


李遠哲指出,我們生活在過度開發的世界,造成能源消耗、生態惡化,臭氧層漏洞,穿透下來的紫外光對人類、生物很不好,這是30年前想像不到的,但靠近地球大氣對流層的臭氧濃度正在增加,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最近就測出台灣上空的臭氧濃度在增加。


李遠哲指出,全球僅少數國家未過度開發,卻又正追隨過度開發國家的步伐在發展,能源消耗造成生態惡化非常可怕。全世界礦物儲藏量不是無限,預估原油再40年到60年、天然氣再80年到100年會耗盡,能源爭奪戰已經開始,是國際衝突重要因素,台灣與全球都要好好反省,要回到太陽懷抱與天人合一境界,成為生物圈的一部分。


李遠哲從能源供需分析,即使科技進步使人類50年後不需靠礦物燃料,台灣仍會是能源輸入的國家。主因是台灣地窄人稠,每平方公里住了6百人,是全球第二高,遠高於歐美國家,很有可能幾年後台灣每人可享受的陽光會是全球最少的地方。


因此,台灣鼓勵多生小孩的方向有檢討的必要。李遠哲認為,台灣23百萬人口太多,應該減少住在台灣的人口,現在不少人55歲就退休,靠政府養到80歲,造成年輕人很大的負擔,因此建議政府鼓勵健康的長者繼續工作。


人口減量未必不是好事


另一邊,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在「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社會安全組中表示,政策將朝「減緩少子化」的方向研究,鼓勵生育但不強制。


林萬億坦承,台灣的人口密度居世界名列,不宜鼓勵高出生率,但台灣必須解決人口迅速老化現象,因此必需有減緩低出生率的的機制,也就是減緩少子化的速度。他說,考量台灣土地面積、天然資源、環境保護、產業結構等因素,討論人口減量未必不是好事,但出生率已在下降,必須減緩下降速度,政府提供環境和誘因,讓婦女可做選擇,並非要急速提升生育率。


他認為,如果出生率減緩下降,照顧老人需要的各種資源,會有更多時間準備,出生率下降的焦慮,例如勞動力不足、學校招不到學生、國力受影響等問題,也會緩和。


林萬億指出,出生率急速下降問題不是全球性的,主要發生在日本、義大利和台灣。台灣土地小,天然資源有限,加上環境保護、產業結構等問題,「如果能夠從這個時候討論人口減量,未必不是好事」,但減量已經發生,不能減得太快。他舉例說,就像減肥一樣,不能減得太快,否則會有病變,要自然一點,過程中也不要牴觸其他工作需要的精力和體力。


林萬億表示,政府給願意生育的婦女一些鼓勵,但是不強制,提供的誘因也不會造成對他人的傷害,例如「拿你的錢去讓別人生孩子」、原有權益被剝奪;此外,政府也要排除阻礙生育的障礙,例如不孕症、交通、育兒問題等。他強調,政府不是要急速提升生育率,因為婦女自己擁有身體權力,政府只是提供環境和誘因,讓婦女可以選擇生或不生、生幾個。(陳怡君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