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保母貼身照護 婦女二度就業新契機 
2008-世新小世界周報 【葉慧芳、張媛婷/台北報導】 

數量激增的銀髮族面臨生理功能的衰竭,需要專人照顧生活起居。有鑑於台灣社會高齡化,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培訓居家陪伴人員,目前已成功訓練兩百餘位專業照護員,在大台北地區服務多達一百卅位長輩。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企研組專員林玉萍說明,由於大安、文山兩區居民以軍公教為主,對於學界資訊較敏銳,較容易接受居家陪伴員的服務,因此服務據點也最多。
 該會居家陪伴人員的培訓計畫,除了以建立社區服務互助系統為核心價值,更期望提供一個公開的平台,讓有需求的家庭,可以透過互助系統找到專業的照護人員,並同時創造婦女二度就業機會,藉此賺取穩定薪資,儲蓄退休金。
 互助系統以非營利的運作模式為基礎,透過系統成員的互助捐款,以穩定持續運轉。林玉萍表示,目前此系統由台灣社區照顧協會承接,該會主責維持系統運作,以及照護人員的品質控管。
 林玉萍認為,將來老人保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不過目前國內大量聘請外傭照顧老人,反觀居家陪伴員的薪資透明合理化,具備專業服務品質,加上擁有共同文化背景且語言相通,必定能提供長者更細膩貼心的服務。
 過去政府較重視社經弱勢的老人長期照護計畫,民間產業則較重視健康老人的需求。林玉萍指出,近年來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經濟建設委員會,已開始投入預算至老人產業的發展,民間團體如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也正積極從事老人市場的產品研發。
 她希望將來政府不要單憑專家學者的意見為基準,應該深度關切銀髮族的真正需求,投入的預算才能發揮功效。此外,政府更應同時獎勵民間企業,以提升銀髮市場的發展規模。

本土居家陪伴員溝通無障礙!更懂老人心

2008-07-08 台灣新生報 【鍾佩芳/台北報導】

因為照顧的溝通問題,雇主周素慧辭去雇請6年的外傭,選擇了本土的居家陪伴員。周素慧表示,與90歲的婆婆王吳珠芒相處近40年,深深了解有語言能溝通,才能了解長輩的真正需求。


53
歲的居家陪伴員劉桂珠表示,因兒女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在95年底從台東北上找工作,在96年加入居家陪伴員的訓練。而90歲的王吳珠芒奶奶則是第一個所陪伴的個案。

周素慧對於53歲的居家陪伴員劉桂珠的24小時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到很感激。她也表示,其實本土的居家陪伴員是一個家庭的家事管理人,不是傭人,居家陪伴員這工作並非只是為了賺錢求溫飽而已,而是要讓人也讓自己安樂過生活。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飲食中絕不吃化學物質,是93歲奶奶耿允珊的養生秘訣。居家陪伴員陳秀花表示,楊奶奶是護理長退休,飲食上力行少油、少鹽原則,且不吃甜的食物。

楊奶奶雖然有青光眼,無法從電視上獲得即時資訊,但會聽收音機來取得。找居家陪伴員,也是楊奶奶自行蒐集資訊尋找的。楊奶奶表示,年紀越來越大了,走路不方便又害怕跌跤,無法自行外出購物;94歲的老伴楊水涑身體不方便,起身時亦需要有人攙扶。陪伴員除了照顧陪伴他們,也可幫忙做做早點、到市場買菜等。

老夫妻倆日常飲食有若天壤,但也都活得勇健長久;楊奶奶表示,楊爺爺以前就很愛吃肉,也愛吃重口味、油炸等的食物,最不能忍受素菜與稀飯,與她完全相反;楊奶奶是北方人,比較偏愛麵條、饅頭、餃子等麵食,以前家中吃的饅頭可都是她親自揉出來的。

45
歲的居家陪伴員陳秀花表示,服務兩老已7個月,在陪伴的過程中,她從楊奶奶身上學習到「順便」的做事方法,就是將事情一次就做完,不會拖拖拉拉,是她服務中的額外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