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貼種類繁多
李娜(化名)六年前帶著一對子女由台北移民至卑詩省溫哥華,先生留在台北工作,三年前夫婦倆終因對移民生活理念不同,協議離婚。頓失經濟來源的李娜在離開職場多年後,重新到社區學院修課,並在當地一家華人企業找到工作,薪資不高,勉強餬口。
李娜年薪2萬4000加元(約新台幣68萬元),即使一對分讀小學一年級和中學二年級的子女學費已免,在生活指數偏高、租屋成本節節高升的溫哥華仍感吃力。幸而有聯邦針對中低所得戶發放的加拿大兒童福利金(CCTB,華裔多稱之為「牛奶金」)、低所得戶子女津貼(NCBS),以及卑詩省政府的家庭津貼(BCFB)和所得福利金(BCEIB)等補貼,每月在本身薪資之外,還有470加元(約新台幣1萬3500元)左右的政府補助款。
李娜把這些政府補助款主要用於支付各類日常支出和帳單,並鼓勵子女參加運動和課外活動。幸而子女也都瞭解媽媽的辛勞付出,姊姊在家會幫忙做飯,小弟也跟著幫忙打理家務。李娜最大希望就是讓這對子女專心向學,同時也能透過體育和團體活動,學得積極向上的精神,將來一路完成良好教育,在當地社會有所發展。
其實李娜的例子,也正是加國聯邦、省及地區政府透過「全國兒童福利方案」(NCB)聯合計畫希望達成的目標:一是減少貧窮兒童現象;二是幫助家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由單向領取社會福利,積極轉入就業市場。
在加國推行NCB方案之前,這類家庭常會面臨一種窘境,也就是當他們開始就業時,薪資多仍偏低,所得或會比領取福利金略高些,但也可能同時失去包括醫療、藥物、牙醫等補助,等於變相阻擾這類民眾就業。NCB則改變這一做法,當貧窮家庭中成人投入工作行列,政府對他們用以撫養子女的補助並不會減少。
鼓勵民間開設托兒服務
為鼓勵更多國民走入職場,同時也減輕民眾托兒負擔,加國前自由黨政府去年原已與全國十省達成共識,五年內撥交50億加元,資助各省建立一套「全國托兒制度」。不過,最大反對黨保守黨則以公平、效率為由予以反對,另提出直接撥發托兒補助款的競選承諾。
保守黨今年元月大選後上台,新任總理哈珀上月底正式公布新的托兒補助計畫,未來民眾只要有六歲以下子女,都可獲得每人每年1200加元(約新台幣3萬5000元)的托兒補助款,另以稅務優惠型式,再提撥二億五千萬加元,鼓勵企業或非營利團體開設新的托兒服務名額,目標是全國新設12萬5000個名額。
保守黨這項托兒補助計畫起先在國會引來頗多批評,新民主黨和魁北克政團指補助金額仍有不足,自由黨則批評補助款作法不妥,呼籲保守黨落實前自由黨政府與各省談妥的全國托兒制度,但在反對陣營還未做好重新大選準備的政治現實下,這項計畫5月10日已在聯邦預算案夾帶下,輕鬆過關。
加國聯邦政府2003/2004財政年度中,透過CCTB發放給中低所得家庭的兒童福利金,總額即達82億加元(約2342億台幣),估計到2007/2008年度,總額還會調升至100億加元。各省投資在這類兒童補助款的經費總額在2004/2005年度則為8億6500萬元。
在保障基本經濟安全之外,加國兒童福利政策另一重要環節則在保護兒童身心安全,相關業務轄屬於各省及特區政府。各省所訂法令及主管部門名稱雖有不同,基本精神都認定「家庭」為社會基本單位,有照養、管教、保護兒女的責任,另一方面,兒童也有不受虐待或獲得妥善照養等基本權利。
發現兒童受虐必須舉報
大部分省分都有法令規定,任何人若發現有兒童疑似受虐或未獲得妥善照顧,都必須向社工單位通報,有些省甚至明令可逕行向警方報案。知情不報,則可能吃上官司,為保護舉報人權益,各省也都規定,只要不是故意謊報,舉報人都享有免遭民事追訴的權利。
不少亞裔移民基於成長背景,認為適度體罰或威權管教是教養子女必要手段,但也往往因此與加國當地保護兒童制度發生衝突。舉例而言,一般學校老師若察覺孩童有瘀傷或其他傷痕,孩童或其家人又無法合理解釋傷痕成因,或甚至同學的父母發現此一孩童經常生病或儀容髒污、經常困倦和獨留家中,都有可能會主動舉報。
根據2000年的統計,加國一年之間全國約有七萬六千名兒童因身心受虐或未受妥善照顧而由官方交付保護。近年雖未再有新的整體統計,但一般認定,此一人數還在增加。
令人擔憂的則是民間寄養家庭等資源愈來愈少,加上前些年經濟景氣不佳,部分省政府為撙節支出,曾大筆削支裁員,導致社工不堪負荷、積案過多,嚴重衝擊整體兒童保護制度品質和效率,問題在這兩年逐漸浮現後,終於獲得正視,相關政府部門也正由增加經費、人手等管道,積極採取補救措施。
7/23/200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