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課後照顧 (14)
- Mar 08 Fri 2013 09:40
國小課後照顧的大家長--葉淑嫣老師
- Jan 05 Sat 2008 00:00
[南部紀行]拜訪高雄市社區教育協會-苓洲國小課後照顧服務



- May 25 Fri 2007 10:19
20070524 課後照顧密訓班開始囉
- May 14 Mon 2007 17:03
[全國課後照顧聯盟]課後照顧如何到七點? 回應社會質疑 暨 社區大家庭式課後照顧紀錄片首映
- Nov 20 Mon 2006 13:43
[剪報]學者:身障生全天上課 進步顯著(11/20)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退休教授邱上真指出,在各界宣導下,國內六歲以前的發展遲緩兒有相當比例進入早期療育體系,政府有補助,使家長負擔減輕許多。 不過,當這些孩子進入國小階段,奧援卻大幅減少。邱上真表示,礙於各縣市政府經費不足,補助學校成立特教生課後照顧專班的比例甚低,私立安親班經常拒收特殊孩子,責任回歸家長身上。結果,孩子課後得不到照顧,家長無法專心投入職場,對雙方都不好。
- Nov 14 Tue 2006 11:24
[剪報]沒錢誰敢生子 貧窮誰能談教育
前言:一年二十萬元的幼稚園花費,很貴嗎?對都會家庭而言,如此的支出,只是基本;知道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小學畢業要花多少嗎?二百五十萬!這不是神話,而是都會雙薪家庭的現實壓力。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小學空教室愈來愈多,政府應利用小學校園增設更多公立幼稚園和托兒所,提供平價的教育機會,並平衡貧富不均的教育條件,年輕夫妻才敢生小孩。否則,台灣少子化趨勢將更為嚴重。而窮人的孩子,將永難有出頭的機會。(中國時報,2006/11/12)
- Nov 13 Mon 2006 09:48
[剪報]教長研擬延長學童在校時間
台灣社會,雙薪家庭愈來愈多,父母的工作時間長,小孩子的上課時間比較短,中間出現空檔,再加上都市化、社會誘惑多等因數,小孩的空檔時間愈多,問題就愈多,也愈危險。「教育政策規畫,應順應社會需求!」教育部長杜正勝說,教育部將徵詢家長、老師及學校行政的意見,客觀理性的探討延長國小學生在校時間的可行性及可能作法。 (中國時報,2006/11/12)
- Sep 05 Tue 2006 15:43
[剪報]中縣特教班課後照顧專班開學
豐原、清水、霧峰等3所國小,昨天同步開辦特教班課後照顧服務,副縣長張壯熙特地前往豐原國小了解開辦情形。為了照顧孩子,許多身心障礙學童家長無法就業,因而增加經濟負擔,身心障礙團體因而多次建議縣府開辦特教班課後照顧服務專班。(立報,2006.09.05)
- Aug 29 Tue 2006 12:17
[剪報]國小課後照顧 延到家長下班

為了讓家長安心上班,不必擔心孩子下課沒人照顧,教育部今天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宣布,從9月開學的新學期起,擴大辦理國小學生課後照顧,盡量配合家長下班時間,延長課後照顧安置時間,到家長下班。(聯合報,2006.08.24)
- Aug 21 Mon 2006 10:45
[剪報]家長異見 才藝優先 寧選坊間安親班

- Aug 17 Thu 2006 11:19
[剪報]下月國小課輔 延2小時 最晚到夜間7時 可公辦民營

【高琇芬、陳揚盛╱台北報導】教育部昨決議自下月起,國小學童課後照顧業務可延長兩個小時,每天最晚至下午五時延至七時;教育部並放寬學校的課後照顧業務可公辦民營,未具教師資格者受訓後可取得,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但家長擔心學校課後照顧未指導功課,寧願送孩子上安親班。(蘋果日報,2006.08.17)
- Aug 09 Wed 2006 11:19
[課後照顧]弱勢兒童課輔班推手-宋松蔚

孩子放學後到安親班接受課後輔導,對一般有固定經濟收入的家庭來說,還負擔的起,但這對經濟狀況原本不佳,而且適才遭逢921地震侵襲的弱勢家庭來說,課後輔導費用卻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爲了撐起一個家庭的經濟負擔,有些父母皆忙於工作,早出晚歸,無暇顧及放學回家的孩子。
- Jul 18 Tue 2006 11:53
[剪報]課後陪讀 2200名浮萍兒排隊
下課後沒錢上安親班、沒人陪伴的「浮萍兒」愈來愈多,讓基督教救助協會「課後陪讀班」供不應求,目前各地教會有110個服務中心想成立陪讀班、至少還有2200個孩子等待陪讀。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學童從放學到晚飯這段時間,「回家沒有大人照料」及「自行處理」的兒童比率約占百分之八,若再加上無法以國語教導下一代、也無力送課輔班的外籍配偶子女,台灣每十個孩子,就有一個「浮萍兒」。(聯合報,2006.07.12
- Jun 28 Wed 2006 10:43
[剪報]國小課後照顧 師資放寬
教育部擬放寬國小課後照顧師資,大專畢業即可,並往下延伸到幼稚園,還補助開辦的公立幼稚園經費,引發幼托業者質疑照顧品質下降,更擔心生意被搶。教育部表示,國小課後照顧不能上課、教才藝,與安親班不同,業者不必擔心。(聯合報,200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