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雙薪家庭愈來愈多,父母的工作時間長,小孩子的上課時間比較短,中間出現空檔,再加上都市化、社會誘惑多等因數,小孩的空檔時間愈多,問題就愈多,也愈危險。「教育政策規畫,應順應社會需求!」教育部長杜正勝說,教育部將徵詢家長、老師及學校行政的意見,客觀理性的探討延長國小學生在校時間的可行性及可能作法。 (中國時報,2006/11/12)
他說,學校除了教學之外,還負有照顧學生的責任,延長國小學生在校的時間,才能彌補空檔。但他強調,延長「在校時間」不等於「延長上課」,而是安排活動或幫學生輔導課業。
杜正勝同時指出,充分提供公立幼稚園的入園機會,以照顧一般收入家庭,是政府的責任。家長有幫孩子選擇私立幼稚園的權利,但也有不被公立幼稚園拒絕的權利,如何增加公幼的入學機會,是教育部現階段全力推動的重要政策之一。
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進一步表示,他在國教司長任內就積極推動「國幼班」政策,希望國教能向下延伸一年,可惜教育經費不足,尚無法全面實施,但國幼班絕對是教育部重要的施政方向。 曾擔任過教育部政務次長,主管全國幼教政策,目前為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表示,雙薪家庭子女教育負擔重和課後照顧的問題,台北市早已注意,而且也著手一些改進措施。例如公幼四點放學後可安排課後照顧至六點鐘,國小放學後,也可以由學校辦理或委外經營課後照顧,解決雙薪家庭父母的困擾。
吳清基說,他向來反對幼稚園教英語,對於掛羊頭賣狗肉的「兒童美語學校」(其實立案的是補習班),教育局也嚴格取締,日前就有一家頗具規模的美語補習班被取締。他呼籲家長不要盲目花這些錢讓幼稚園階段的孩子去補英語,不但造成家庭的經濟壓力,揠苗助長的結果也對孩子不好。他說,台北市的國小都已附設幼稚園,但有些附幼因開設的班級不足,無法充分滿足家長的需求,教育局會設法解決增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