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服務員陪伴長輩 好像一家人 

2008-07-08 立報 【周依禪/台北報導】

老人照護一定要請外傭、看護嗎?其實,失能的長輩不是病人,不一定需要全天的照顧,只要給他們生活上的協助、陪他們聊聊天,就能讓長輩感到快樂,像家人般的本土居家陪伴員就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歡喜配、輕鬆PAY-居家陪伴方案」實施滿兩周年,培訓200多名居家陪伴員,服務361個家庭。基金會根據長輩個性、生活習慣、興趣等配對,服務時數及天數皆可彈性調整,減輕家屬負擔,提供居家陪伴的新選擇,也鼓勵婦女投入這個互助雙贏的服務工作。

居家陪伴 長輩不孤單

高齡90幾歲的楊家夫妻兒孫皆長住海外,兩老身體硬朗、精神狀況好,還可自行煮飯菜,只是行動較不便,買菜、清掃的工作需由居家陪伴員協助,45歲的陳秀花已照顧兩老近1年,提供每天早上4小時的居家陪伴。

兩老與陳秀花的相處模式就像一家人,兩老叫陳秀花「小姐」,陳秀花則稱兩老「老爺」、「太太」,陳秀花說,出生大戶人家的兩老教她很多人生道理,還傳授她養生妙方、如何做事更有效率,讓她每天工作都很快樂,「我很愛他們,他們給我的愛太多,我也想分給其他人。」

楊家夫妻稱讚陳秀花總是回答:「好、好、好」,聽話又聰明,如果沒有她,可能會因害怕摔倒而不敢出門,兩老還常常提醒她別做了,早點回家休息。很喜歡與老人相處的陳秀花,目前同時服務2個家庭,她曾教服務對象的媳婦,每天找時間專注握著婆婆的手1分鐘,這個舉動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老人家很感動。

「我現在有3個家!」陳秀花笑說,很多朋友看到她每天開開心心去上班,都很羨慕,好幾個朋友也一起加入居家服務員的培訓,她特別感謝基金會的「魔鬼訓練」,讓她擊敗費用較低的外傭,家屬甚至主動想幫她加薪。

聘用居家服務員的家屬周素慧表示,之前曾聘用泰國外傭照顧婆婆6年,雖然外傭服務態度令人滿意,但溝通障礙及生活習性的問題還是存在,像講台語、安排拜拜事宜等,不能自由溝通也讓長輩感到寂寞。

「就算聘用本土居家服務員的價錢比外傭高,如果長輩的快樂是10倍,就很值得。」周素慧說,本土居家服務員不僅了解老人飲食、擅於傾聽,每天早上陪婆婆去國父紀念館找朋友聊天,婆婆回到家什麼心得感想、生活瑣事都會跟服務員說,幾乎成為婆婆的另一個女兒。

上班族洪麗玲因76歲的母親罹癌需要定期赴醫院化療,她認為時間彈性的居家服務,不僅讓彼此都能照顧自己的家庭,也讓雙方都得到幫助,是一種「善的循環」,未來可能愈來愈多家庭會有相同狀況,這種照顧模式讓有工作的家屬減輕許多壓力。

有人聊天 生活更快樂

台灣社區照顧協會理事長劉毓秀表示,少子女化、失業、高齡化等問題是社會趨勢,必須有一套符合台灣人需求的照護服務機制,結合北歐及日本模式,研發出宛如互助系統的居家服務,藉由配對選擇兼顧雙方需求的組合,讓中年婦女可以存老本,也讓受照顧者的子女能安心就業,確實解除高齡化社會的可能問題。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慧珠表示,獨居或白天獨自在家的長輩,除了衣食住行的協助之外,更需要有人陪他們聊天、活動,讓長輩不寂寞,也可延緩退化失智的速度。基金會調查使用居家陪伴超過半年以上者,發現有73%長輩覺得很快樂或比較快樂。

一般人多因費用低而選擇外傭,王慧珠表示,若長輩不需要24小時服務,可採取使用居家陪伴服務,周一至周五每天4小時,每個月15千元,目前有45%家屬使用4小時服務,96%家屬覺得服務內容符合期待。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提供的居家服務員平均年齡52歲,有退休公教人員、企業主管,也有被資遣勞工、經營小吃店的婦女,陪伴平均年齡81歲的長輩,每3個月皆有培訓課程,還會根據服務員的反應,不斷修改課程內容,今年服務員招募將拓展至台南、高雄。


 


 溝通無障礙 本土居家服務員熱門(公視20080707新聞)

 



90歲的王奶奶,身體很硬朗,陪伴在他身邊的照顧者,跟很多長輩不一樣,不是外勞,是本土的居家服務員。  


過去王奶奶也有使用六年的外勞,不過現在年歲越來越大,家裡的人不忍心,讓奶奶再去適應外勞,乾脆請台灣的居家服務員,24小時照顧。


居家服務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忙打掃房子,陪長輩聊天,照顧他們生活,這確實減輕不少子女的負擔,在目前台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彭婉基金會也希望,除了外勞,能給大家另一種選擇。


跟外勞比起來,居家照顧服務員,一個鐘頭薪水180元,雖然比較貴,不過話語相同,不怕沒話講,居家照顧服務這個方案,推出兩年,這些都是使用之後,很滿意的長輩,他們也要把經驗,跟更多的老人一起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